17日下午,滨海新区范围内突降短时强降雨。在区防汛办统一部署指挥下,相关单位及时组织防汛人员赶赴工作现场,启动应急机械设备展开防汛抢险。据了解,短时强降雨造成新华路、宁波道、五中心医院、河南路、顺化道、三号路(海滨高速以东)、三槐路(宝龙城)处瞬时积水。此次共出动抢险人员65人次、车辆12辆、移动泵车5台、移动电站1台,及时将上述区域积水在晚高峰来临之前排净,确保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低洼处做到“一处一预案”
“进入汛期后,我们在做好日常防汛工作的同时,重点强化了低洼易积水区域排沥措施、低洼区域危漏房屋人员转移安置措施以及应急排水设备调拨方案等工作。”区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新区范围内的低洼易积水区域做到了“一处一预案”,大降雨期间将全力以赴做到随渍随排,最大程度减少雨后积水影响。
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始终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推动落实各项备汛措施。“我们明确了河道、海堤、水库、涵闸、口门、泵站等防汛重点环节的行政、技术、管理、岗位责任人,实现了防汛防潮职责任务无死角、全覆盖。”该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提早全面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对新区范围内595公里一、二级河道,245公里防潮海堤及堤上800余座涵闸,232座主要排水泵站和配套管网、渠道进行了全面排查,针对排查出的77项问题隐患都落实了整改及防抢措施。细化完善了全区52处低洼易积水点危房群众转移及安置方案,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和易进水楼栋口封堵、危房居民转移及安置、积水地道管控封闭等安全措施。”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今年以来,新区相继推动实施完成板桥河护坡、付庄排干除险加固及大东泵站、港船泵站提升改造等一批防汛工程,开展排水泵站及配套管线设施维修保养,完成市政及国营排水泵站维修100余座,清淤疏通老城区排水管网500余公里、收水井4.5万座,进一步提升了新区防灾减灾能力。结合防控风险点、薄弱环节等变化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防潮、抗旱等21项应急及保障预案,细化完善4座中型水库和3座小型水库的调度、防抢、安全度汛方案,完成3处蓄滞洪区的运用方案及居民财产登记核查。“目前,新区已落实9000人的区级民兵防汛抢险队伍和115人的水利技术骨干抢险队,定点集中储备了价值2003万元的区级防汛抢险物资和价值598万元的抗旱物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区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已调试完毕, 241个水文监测站点可对全区水、雨、潮情实现监测全覆盖,实现了对全区低洼道路积水情况的全时监控,“我们已经做好全面迎战突发强降雨、风暴潮和大洪水的各项准备,全力确保新区安全平稳度汛。”下一步,新区将坚持防汛抗旱工作“两手抓”,坚持防蓄结合,适时向水库、河道、湿地蓄水补水,改善新区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