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联播 > 街镇
  • 古林街筑牢汛期“防水墙”
  • 分享到:
    0
  • 近日天气终于放晴,这对古林街防汛指挥部来讲,标志着今年主汛期以来的第一次防汛工作已基本结束。据了解,本周以来,新区出现持续较强降水天气。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古林街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百余人齐上阵,坚守防汛一线。各部门严格按照“两个到位”的防汛部署,严守岗位、各司其职,全力确保辖区安全度汛。记者 李婷婷

    村干部和村民坚守防汛一线

    古林街地处大港区域东部,有五条一、二级河道流经辖区入海,是全区域行洪的最下游。而辖区内的马棚口二村紧邻渤海入海口,同时又在畜滞洪区范围内,所以该地区极易发生风暴潮,这里的防汛工作成为全街的重点。

    7月18日凌晨5点,马棚口二村村主任卢仲格双眼通红地巡查着临水面,从防汛工作开始起,他已经在一线奋战了两个昼夜。马二村堤段全长5.81公里,村干部采取12小时两班倒制轮流巡堤。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险情,卢仲格连续四班与值班干部一起坚守在防汛抗灾一线:冒雨逐一排查村庄危房和排涝泵站、查看青静黄河堤坝排水情况、检查防汛通道是否通畅……深夜乏困时,他们仍强打精神巡查每一寸河堤,确保险情隐患及时得到排查处理。

    “马二村属于二级泄洪区,一直担负着泄洪的艰巨任务。”卢仲格向记者介绍。围绕5.81公里的责任堤段,马二村不少群众也自发坚守在防汛第一线,不分昼夜守护自己的家园。由于部署及时、措施得力,马二村未受到本次强降水天气影响,成功经受住了今年首次洪峰的考验。

    社区提早做足防汛准备

    “人家下雨是往家里跑,我们下雨是往社区跑。”官港第一社区居委会主任方永昌告诉记者,“辖区有些小区雨排系统老化,每到雨季来临,居民就‘如临大敌’。”

    17日下午,天上下起密集的大雨,方永昌匆匆赶到建工里社区。这时,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始带领居民一起向社区低洼处输送防汛沙袋,警惕可能到来的汛情。“为有效应对强降水天气,街道提前就为官一社区购买了500吨沙子,由居委会工作人员下发到社区每位居民手中。”方永昌坦言,“我们早已吸取了2012年那场洪水的教训,每年年初时就开始做防讯工作了。只有提前做足准备,才能告别‘被全淹的社区’这个历史。”

    当日晚上9时,建工里社区部分平房区出现积水现象。社区防汛工作人员、居民及时出动,在雨中展开了一场疏通管道、排除积水、清理淤泥的行动。据了解,进入主汛期后,官一社区迅速成立防汛工作小组,并设立值班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在社区储物室,记者看到配发相当充足的防汛物资和生活用品。截至目前,该社区已组建30人的防汛减灾抢险突击队,储备沙袋1000个、抽水泵2个、铁丝50公斤、值班手电10个、铁铲20把。

    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古林街把防汛工作摆到了最为突出的位置,从早从实积极备汛,年初时即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日前又成立了60余人组成的抢险队伍,各社区、村居也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和不少于1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

    “除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外,街道明确街、社、村‘一把手’为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将辖区内平房、低洼地段分为官港、城区、马一马二建国工农村三个片区,并设专人负责 ,层层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将防汛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防范严密,确保安全度汛。”古林街办事处副主任吴忠东介绍,同时,街道还备足了防汛物资,1200吨沙袋、4万条麻袋、4台潜水泵、4台发电机,以及帐篷、筐、铁锨、电缆等全部到位。

    据悉,今年,古林街继续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筑牢防汛安全防线。投入资金完成河道清淤、下水道疏通等工程,对辖区内的泵房、闸函全部维修到位。对隐患进行再排查再整改,上半年,对上古林平房区等58处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泵站设备老化、排水渠道不畅的单位进行了督促整改。同时,对占用防汛通道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了查处,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