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7年度天津市企业年报工作试点地区,滨海新区为掌握企业年报真实情况,探索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工作,新区市场监管局以年报试点为契机,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含自贸区)企业年报率达78.4%,且数据客观,实事求是。
根据总局和市市场监管委要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及时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的通知》,统筹部署新区2017年度年报工作;同时制作20000份宣传资料,下发至各功能区分局、各市场监管所、各直属机构。据了解,各辖区根据市场主体实地分布特点,划定了22个重点大商业区和31个一般小社区,并积极与辖区社区管理部门或者商业区主管单位建立联系人制度,探索建立年报长效工作机制。
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他们不放弃传统现场解答、电话咨询等方式,除了一般性解答年报填报的问题,对于通过窗口咨询是否继续经营的,他们还会帮助企业分析原因,能继续经营的指导及时年报,对不想继续经营的指导企业及时办理注销;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互联网即时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年报电子名片”,通过朋友圈打造年报工作咨询平台,及时回复网上相关年报政策咨询,发放最新年报信息,弥补电话咨询无法参看资料、经常占线等缺点,打造对市场主体“服务零距离”的政企朋友圈,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在此基础上,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年报工作与上半年开展的10余项专项检查工作,商标品牌、名牌产品建设以及12315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监察相结合,组织专人深入园区、市场和企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服务,督促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年报工作,促进年报数据准确、有效。
据了解,年报工作为依法做好长期未经营企业的清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活跃度分析,两年未进行年报且未有纳税记录的企业,各单位严格按照吊销程序处理。目前,滨海新区共有734户企业进入吊销程序。